观察员 |
叶文静 |
学校名称 |
江西宜春歧源联合小学 |
观察时间 |
2018年5月31日 |
任课人 |
杨老师(主任) |
所使用盒子 |
创作盒子 |
开课班级 |
4年级 |
课时 |
2课时 |
学生人数 |
24(男生6人) |
课室安排 【桌椅排布情况、硬件、课室光线、通行、装饰(班规、课程表)等】 |
1.小组式,6个小组,每个小组1个男生。 2.电子媒体,PPT课件上课; 3.课堂内光线较为充足,课室行动较为方便; 4.门口墙边有班级负责老师和班级口号。 |
||
课堂流程: 1.老师开始上课前,把衍纸、剪刀、胶水等工具先发放到各个小组; 2.展示ppt内容,讲解创作盒子中-衍纸的概念是什么 3.课程前半部分基本是孩子跟随老师的,念老师展示的知识; 4.在讲到需要什么工具时,除了ppt展示的,还引导孩子们往桌子上看自己的工具,有些什么; 5.讲解制作衍纸的方法和步骤,告诉衍纸的折纸方式,如何制作的,指着ppt告诉孩子们不同折纸的区别; 6.展示了衍纸的相关作品; 7.然后一节半课的制作时间,孩子们制作前每组发放了一张示范作品,告诉孩子们可以按照上面的制作,也可根据小组情况随意发挥,课堂中间到各个小组去引导; 8.最后下课,老师说,没有做完的可以课后继续做。 |
|||
课堂总体评价: 整体课堂状态良好,孩子们整体状态积极性高,老师讲课状态良好,备课相对充分,除普通话略微不标准。还是比较经典的课堂教学。 |
|||
教师设计互动的次数: 教师行为亮点: 1, 上课风格 (1) 讲解知识的时候,多次引导学习读、说; (2) 相对上节课,这节课内容更全一些,讲解的内容有层次、较清晰。
2, 课堂组织方式 相对偏向于传统课堂,先全班性的讲解、后小组式引导,个别指导。
3, 与孩子相处方式 (1)在孩子制作过程中会不断给出提示,告诉孩子怎么做更好,还亲手操作给孩子看; (2)在上课时间控制上,老师会稍稍显得有些急
4,讲解和互动比列 (1) 先讲解,后引导制作; (2) 对于孩子的提问会积极回应。
5,对盒子的使用 理解较到位,基本能看懂和使用。
教师行为待改进: 1.上课相对沉稳,对上网找到的教学资料还不能完全的吸收和浅显易懂的表达出来 2.老师在过程引导的时候,是否不要告诉孩子们如何裁剪得更快,而是让孩子们对自己的方式进行审视,若孩子们想不起来,是否可以指出几种可尝试的方法,让孩子们自己选择一个最佳方案? |
|||
学生的行为: 1, 整体状态描述: 听老师说,这是他们第二次做衍纸。 整体上一般性活跃,比较能听老师的安排(多数男生在这方面表现出积极性不高)。在制作衍纸的时候小组基本协作良好,没有出现争抢,而是相互合作,对于不配合的小组成员也没有过多的指责,而是和其他同学认真配合完成。 在讲解知识的时候,互动性不强,孩子们主要是跟着老师的脚步走;后半段孩子们由一开始不太擅长使用工具和操作方法到慢慢进入状态。 (1) 一开始孩子们对衍纸的裁剪、黏贴脸上露出了无奈的表情,上去询问时,他们表示不太好弄,但是还是很喜欢做手工; (2) 会说出对自己的作品不太满意,但会尝试做出不一样的作品; (3) 上课前没有听说有小组长,然后会看到他们自己安排分工,哪怕有同学没有协助完成,小组成员也会和其他人一起完成。
2,知识掌握程度(80%的学生是否能够达到) 对老师上课讲解的概念内容不是特别清晰,但能够在做的过程中说出自己做出来是什么款式的衍纸。
3, 知识延展程度 不局限于老师所给的示范作品,而是根据自己的想象去制作特别的作品。 |